找到相关内容6516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廖肇亨: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(2)

    「虚空无中边之中为圆中」[114]。  六、 方以智论诗禅关系  中边一词,本为佛学常用术语,特别是唯识学者。一般而言,原本「中」指的是大乘佛教思想的正道;所谓「边」,系指相互对立的极端而言,另外也指...绵密,在此无法细说。关于这点,详参拙著《明末清初の文艺思潮と佛教》(东京: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博士论文,2001)第三章第二节〈古文辞派の场合—「悟」を诗论の枢要として〉。  74. 方以智〈周远害诗引〉,...

    廖肇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274728.html
  •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

    道家老子有所争于孔孟的只是无为价值优先还是仁义价值优先,显然这两者是可以合作的。道教体系与墨家哲学有所争辩于儒学的就是有神论的世界观,而这其实已经是汉儒董仲舒的儒学主张。中国大乘佛教并没有否弃现世人伦...4] 此处所指涉之道教乃泛指中国历史上之各个道教宗教,作者并未明指是哪一教派,仅就中国道教之一般特征而言说。   [5] 本文此处亦未对中国佛教进行细节研讨,仅就中国大乘佛教之一般特征进行陈述。 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74839.html
  • 敦煌写卷P.2555《白云歌》再探

    的作者是在唐朝和吐蕃战争中奉命出使而被拘系的另一位佚名僧人。第二部分认为《白云歌》之“白云”来源于大乘十喻之“浮云喻”,全诗借“白云”来演绎佛教义理,主要表达了佛家无常及空的思想;在诗题中也蕴含着...],恍如梦境一样,虚而不实;又象天空之浮云,忽然生起,忽然灭尽,这就是佛教的“无常观”。《大乘起信论》云:“修习观者,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,无得久停,须臾变坏。一切心行,念念生灭,以是故苦。应观过去所...

    王志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574859.html
  • 《中观精要》意趣蠡测——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

    参与其中,加以甄别判断,借鉴学习了。   中观学,是由印度伟大的佛学大师龙树菩萨在公元二至三世纪所创立,系初期大乘佛教重要的理论体系,并对他之后的印度各宗派佛教及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的教理体系的架构,...,生死自主,依照藏传佛教的教义,凡夫之人,妄念未除,随业转生,不能自在;大乘圣者已除净妄念,证实法性,不为业转而能自主生死,自在转生,随缘度众。因此,此一自在转生之思想,系源于轮回受生与佛陀三身之信仰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274924.html
  • 藏密问答录

    有关藏传佛教的一些疑问,请堪布回答。 问(1):在小乘佛教中,由于乞食的关系,允许吃三净肉。但《梵网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涅槃经》等大乘经典,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,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。汉传佛教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统,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。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,可我见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。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,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。不知堪布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975500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佛教频频发难……在这一点上,藏传佛教的信徒倒是表现得相当宽容、大度、冷静,他们几乎从不随意讥评、诽谤任何宗派,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显宗,都能得到他们同样的理解和尊重。反观别的地区,情况就大不容人乐观了。...论之断灭法的代表人物,那么《十地经》又该被先生判定为是何种常见抑或断见典籍?而寂天菩萨《入菩萨行论》之十品内容,其立论之基依然是建立在对六度法门以及菩提心的阐述上。若以为六度乃断、常法,则恐大乘佛教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七单元:蕴相应

    因为和止息苦恼是无关的,所以佛陀其实不太赞成探讨形上学,从这个角度来看佛陀不算是一个哲学家,应该是一个教育家,教育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止息苦恼,如何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去解决?不像后来大乘佛教产生以后,对...  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“宗教与文化研究室”   原始佛教读书会   【相应部选读 第七单元:蕴相应?2003/6/14】   主讲人:祝平次   祝平次:   现在开始进入经文的阅读,先...

    祝平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1077119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:受相应

      涅槃就大乘来讲是很具体,是存在的,可以来来去去,乘愿再来等等,没有消失不见的问题。但初期佛教就有,像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解决就很简单,就是“梵天”,梵天是一个大我,每个人是一个梵天所创造的小我,...理论有留下一些问题,这些问题不知是故意不说,还是本来就不容易说清楚,所以部派还是大乘佛教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来讲,例如上次讲“我”的问题,“无我”究竟是怎样的无我?用缘起可以推出无我的结论,可是“名色”的...

    赵飞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477138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众妙”为用)毫不相干。依我多年的考察,儒家的形上学不及道家的深透,更不及大乘佛学在语意与理路上的层次分明。(傅伟勋,第46页)   中国佛教发展到朱熹的时代,早已认同了儒家的伦理纲常,这已经是常识,...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,他的判断无疑是有偏差的。朱熹所讨论的心性问题,本质上不过是魏晋玄学所反复讨论的“名教”与“自然”的关系问题,玄学家们提出的“应物而无累于物”、“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,然其心无异于山林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

    可以生起对众生的平等之心。   (2)菩萨乞食   菩萨作为大乘佛教兴起后的主体代表,其在乞食上又有着自己的行持。   [1]十利   所谓“十利”,是指菩萨常行乞食,...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序分释义 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,并广为传播。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,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,即把经文分成“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&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978276.html